首页 >> 学生工作 >> 详细内容
学生工作
 
学生工作 >> 正文
青春扎根基层 实干书写担当 ——2016届工业设计专业毕业生陈嘉兴
日期:2025-09-24 19:16:06  发布人:admin  浏览量:21
图片1.png

陈嘉兴,男,汉族,中共党员,南昌理工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工业设计专业毕业生,现为江西省高安市华林山镇乡村振兴办主任、柏树村支部委员。从大学校园的辅导员到乡村小学的支教老师,从省直单位到山区乡镇的基层公务员,他的青春轨迹始终与“服务”二字紧密相连。自2016年7月大学毕业以来,他怀揣着对群众的赤诚与对事业的热忱,在江西红土地上深耕细作,从校园育人到乡村振兴,每一个岗位都留下了他实干的足迹,用行动诠释着基层干部的使命与担当。

校园育人:以心换心的“引航者”

2016年9月,刚走出校门的他选择留校担任辅导员。面对一群充满朝气却也面临迷茫的大学生,他深知“辅导员不仅是学业的管理者,更是成长的陪伴者”。为了走进学生心里,他主动搬进学生宿舍,每天清晨和学生一起出操,夜晚陪着上晚自习。他清晰的记得,有一名来自贵州的女学生因被电信诈骗,其弟弟又被骗入传销,情绪低落,甚至萌生退学并前往外省救人的念头。他得知后,第一时间与其进行谈心开导,稳定其情绪,帮助其联系公安机关报案求助,并安排班委和室友密切关注其情况,之后根据该学生学习成绩与平时表现向学院争取奖助学金。在他的关心帮助下,这名学生逐渐走出阴霾,不仅顺利完成了学业,还进入了其家乡的国企工作。两年辅导员生涯里,他所带的班级先后获评“先进班集体”“文明班级”,所带65名学生有7名考上了硕士研究生。

 

支教洋源:点亮山区的“点灯人”

图片2.png

2018年8月,响应国家“三支一扶”政策号召,陈嘉兴来到江西省高安市伍桥镇洋源小学支教。初到村小,眼前的景象让他心头一紧:教学楼墙面斑驳老旧,教室里课桌椅残破光线昏暗,全校四个年级加上自己总共只有5名教师,安排教授语文数学课程的2个年级总共12名学生中有10名留守儿童,作为唯一的年轻男老师不仅要上全校的体育、劳动课,还要负责校内的设备、电器、电路维护。“绝不能让山里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是他支教第一天在心底许下的承诺。

洋源小学的孩子基础薄弱,四年级5个学生中有2个连乘法口诀都背不出。他没有退缩,在课堂上寓教于乐用孩子们能听懂的语言讲解知识,不断夯实基础,在课后他分析学生钻研教法,参与了江西省中小学、幼儿园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一项,做到教学相长。

 

扎根华林山:服务群众的“勤务员”

图片3.png

华林山镇有“三怪”,首先是“牌子多、人口少”,镇、风景名胜区、垦殖场、林场四块牌子一套人马,全镇户籍人口仅有一万四千人,其中三分之二都是原垦殖场及下属单位职工、家属;其次是“房子老、思想新”镇政府办公楼是七十年代建造的三层砖木建筑,有老干部开玩笑说楼上用力蹦的话都会掉到一楼来,虽然办公场所老旧,但华林山镇政府多年来没有大门、不设门房,周边群众经常在院中晾晒笋干、果干,干群关系十分融洽;然后是“干部少、任务重”全镇核定编制干部总数四十余人,除完成各项工作外还有本地特色任务,防灾压力大,一是作为山区乡镇每年有半年时间要防范地质灾害,剩下半年防森林火灾,二是作为高安市最大的水源保护区,环保禁养压力大,赶猪、牵牛、驱羊是每个干部绕不开的工作。

到高安市华林山镇工作后,他深知自己是基层工作的“门外汉”,便给自己定下“三勤”准则:腿勤、嘴勤、手勤。初入乡镇,他被分配到办公室工作。为尽快熟悉业务,他每天提前1小时到岗,通过研读历年文件钻研镇情,遇到不懂的问题就追着老同事请教;起草材料时,他反复修改打磨,哪怕一个标点符号都不放过。因工作出色,他很快被任命为镇办公室主任,成为了镇里的“后勤管家”——无论是疫情防控时的物资调配,还是防灾期间的值班安排,他都打理得井井有条。

负责综治工作期间,综治中心实体化运行、积案化解、网格员管理等工作均处在全市前列。转任企业办工作后,能够克服疫情影响,新增入库、入统企业数全市靠前,坚持靠前联系企业,积极帮助企业申报技改项目、参评高新技术企业,还协助企业签订了全市首个技术交易转让合同。

振兴攻坚:乡村发展的“排头兵”

转任乡村振兴办主任的第一个月,他就带着人员台账和项目资料走遍了全镇11个行政村,摸清了各村的产业基础、基础设施短板。

苏家村是他的帮扶联系点,也是华林山镇有名的“空心村”——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土地闲置抛荒较多。为盘活闲置资源,他在村民大会、支部大会上带动群众讨论产业发展方面,号召支部党员做群众工作,最终确定因地制宜、双轮驱动的发展方向,山地通过合作社申请项目资金及村民自筹入股的形式发展油茶种植,水田由村干部带头、乡贤为主体进行规模化的水稻、油菜轮种,取得了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和农民增产增收双突破的成绩。

任柏树村支部委员四年来,他与其他村两委干部协作,推动落地了柏树村水电站改造、生态稻米种植、加工等项目。其中柏树村水电站于2022年7月完工并网,2024年发电量达30余万千瓦时,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10余万元。为化解柏树村生态稻米多年来“巷深无人知”的困境,以挖掘历史、着眼品质为突破,经查阅典籍后发现华林山大米进贡御用最早可以追溯到宋代,史料记载华林胡氏先祖、国子监主簿胡仲尧就向当时的宋朝皇帝进贡了产自华林山的大米。拟写出了“好山出好水,好水育好田,好田产好米”的宣传标语,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多方共同努力之下成功将柏树村大米端上了广东客户的餐桌。

图片

从校园到乡村,从洋源村到华林山镇,陈嘉兴在基层的广阔天地里已经奋斗了8年。他常说:“基层工作虽然辛苦,但每当看到村民脸上的笑容,就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值得。”如今,他依然奔波在乡村振兴的路上,用青春和实干,书写着一名基层干部的担当与荣光。

核发:admin 点击数:21收藏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