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院概况 >> 详细内容
学院概况
 
学院概况 >> 正文
南昌理工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专业介绍
日期:2025-05-29 00:11:46  发布人:admin  浏览量:221

学院简介

机电工程学院创办于1999年5月,开设有5个本科专业和6个专科专业。现有在校生3000余人。学院机电实验实训基地被省教育厅评为“江西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由机械基础实验教学实训中心、智能制造与机器人技术实验教学实训中心、汽车工程实验教学实训中心组成。学院还有南昌市智能制造系统仿真规划与建造重点实验室、机械原理、大学物理、材料力学、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等28个省级和市级学科专业实验室。学院设有全国数控工艺员培训中心、全国三维CAD培训基地等专业培训基地,建立了100多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学院始终秉持立德树人的教育教学理念,坚持“三全育人”“五育并举”,把培养政治素质高、专业基础实、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作为各项工作的根本出发点。严格落实“三级教学督导制度”,利用每周行政、教学例会等时机,研判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提出改进办法;持续跟踪毕业生就业发展动态,适时调整学科专业布局,以满足地方经济社会需求发展变化。

微信图片_20250614233829.png

微信图片_20250614233836.png

学科建设

   学院高度重视专业和学科建设。学院现有2门省级精品课程,6门校级精品课程。其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被核准为江西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同时也是江西省卓越工程师培养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团队是校级优秀教学团队。

微信图片_20250614233839.png

专业建设情况

   学院实验实训中心被省教育厅授予 “江西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称号,下设智能制造与机器人技术实验教学实训中心,汽车工程实验教学实训中心,机械基础实验教学实训中心3个实训中心,共26个省级和市级学科专业实验室。此外,学院设有全国数控工艺员培训中心、国家三维 CAD 培训基地等专业培训基地,并建立了66余个校企合作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实践与就业筑牢根基。

微信图片_20250614233841.jpg

微信图片_20250614233844.jpg

微信图片_20250614233846.jpg

专业介绍

本科专业(4年)

01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所属学科(代码):机械工程(0802)

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立德树人作为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立足江西、面向长三角和大湾区、辐射全国,服务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专业基础实、实践能力强的 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 能在机械工程领域一线从事机械产品数字化设计制造、应用开发、运行管理和技术服务等方 面工作,具有创新精神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

主干学科和核心课程

主干学科:机械工程 

核心课程:机械制图、理论力学、工程材料与热加工工艺基础、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机械工程控制技术、机械 CAD/CAM、液压与气压传动、机械制造工程学、数控技术及应用、产品造型与仿真加工(UG)。

学科带头人

微信图片_20250614233849.jpg

杨斌虎: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科带头人,博士、博士后,高级工程师,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科带头人,现任南昌理工学院先进制造技术研究院副院长,长期从事智能制造与工业智能等领域的研究,在数字工厂、工业智能、智能制造方面具有丰富的研发经验。发表《基于炉气分析的转炉炼钢过程动态控制》等论文多篇,主持《首钢水钢 BOF 炉气分析系统》等课题多项,多次受邀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并做主旨报告。

02 智能制造工程

所属学科(代码:机械工程(0802)

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立德树人作为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立足江西、面向长三角和大湾区、辐射全 国,服务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专业基础实、实践能力强的 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面向智能制造、工业物联网、工业软件及自动化系 统和生产线集成等行业,培养具有智能制造基础知识及应用能力,能基于信息化前沿技术从 事智能制造产业链中智能制造装备、智能生产、智能服务等方面工作,具有创新精神的高水 平应用型人才。

主干学科和核心课程

主干学科: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 

核心课程:机械制图、电工电子技术、工程力学、机械制造基础、机械设计基础、传感 器与检测技术、人工智能基础、工业物联网基础、电气控制与 PLC、自动控制原理。

学科带头人

微信图片_20250614233852.png

范彦斌: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学科带头人,教授,工学博士,硕士生导师。现任学校校长、党委副书记。曾任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专家,教育部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专家,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中国陶瓷学会陶瓷机械装备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西省模具工业协会副理事长,中国欧美同学会德奥分会理事,广东省机械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佛山市机械工程学会理事长,广东省学位委员会机械工程硕士学位分委员会委员,《机电工程技术》杂志编委,广东省制造业信息化专家委员会专家。

承担并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承担并完成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主持并完成广东省重大专项“佛山专业数控技术研发与培训综合服务平台”项目,广东省(部)产学研重大专项“多颜色复杂图案马赛克自动铺贴装备的研发及产业化”项目;主持并完成佛山市海内外重大科技招标项目“大尺寸复杂精密金属构件激光选区熔化技术与装备开发及产业化”项目,广东省产学研专项“反置式陶瓷砖抛光机的研发与产业化”项目,主持并完成佛山市人民政府“基于高动态范围(HDR)的全景数字图像处理及虚拟现实的研究与应用—‘数字祖庙’”项目和一批横向课题。先后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获得发明专利授权12件,获得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广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

03 机器人工程

 

所属学科(代码):自动化类(0808) 

培养目标:本专业以立德树人作为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立足江西、面向长三角和大湾区、辐射全 国,服务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专业基础实、实践能力强的 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备工业机器人专业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工业自 动化、机器人工程及其相关领域一线从事设计与开发、应用开发、运营管理和技术服务等工 作,具有创新精神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

主干学科和核心课程

主干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核心课程:机器人伺服系统与驱动控制、电气控制与 PLC、自动控制原理、机器人传 感器与检测技术、机器人建模与仿真、机器人测试技术、机器人故障诊断与数据分析、ROS 操作系统、机器人离线编程及仿真、机器人系统集成。

学科带头人

微信图片_20250614233854.jpg

李柯:机器人工程专业学科带头人,武器系统与运用工程博士,军队指挥学(军事运筹方向)博士后,副教授,中共党员。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参与完成军队科研课题10余项,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在各专业技术期刊或会议发表了专业论文80余篇,其中北大中文核心收录21篇,SCI收录4篇,E1收录18篇,ISTP收录4篇,统计源收录19篇。获得3项国家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专利,参加编写了1项军用标准和2项行业标准,获得了8项软件著作权,参编国防科学技术报告1份,参编《陆军导弹装备系列丛书》(兵器工业出版社)1套,主编教材1部,参编教材2部。

04 新能源汽车工程

所属学科(代码):机械工程(0802)

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立德树人作为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立足江西、面向长三角和大湾区、辐射全国,服务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专业基础实、实践能力强的 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面向高校、企业、研究机构等单位,培养具备新能 源汽车应用与维修、营销与售后服务、工业化生产及过程控制方面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掌握整车设计、保养维护、检测维修、生产控制的专业基本技能,能在新能源汽车行业领域进行设计、检测、维修、管理及开发研究等工作,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具有创新精神的高 水平应用型人才。 

主干学科和核心课程

主干学科:机械工程 

核心课程:新能源汽车概论、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技术、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自动控 制原理、传感器与测试技术、新能源汽车电机及控制器、新能源汽车电气技术、新能源汽车底盘电控技术。

学科带头人

微信图片_20250614233857.png

张克义: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学科带头人,副教授。校级“教学名师”。获得江西省《工程制图》《计算机绘图》精品在线课程2门,编著《机械制图》《数控技术及应用》等教材15部、江西省级教改3部、科研课题5部,撰写论文20篇,获得15个国家专利,获得江西省教学成果奖1次,获课程思政教学大赛一等奖,指导学生参加了互联网+、挑战杯、机械创新大赛、工程训练大赛、工业设计大赛等。有80人次获得省、国家级一等奖,110余人次获得二等奖。多年被学生评为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三育人”“八个一”标兵和“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等。目前是国家信息化“千人人才工程”库人才、3D打印技术储备人才,江西省工程图学会副理事长,现任学院教研室主任。

专科专业(三年)

01 机电一体化技术

所属学科(代码):460301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道德文化素养和社会责任感。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基础理论及专业知识,能在生产领域从事机械设计、 制造、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营销等方面能够胜任岗位需要的应 用技术型人才。

02 城市轨道交通机电技术

所属学科(代码):500603

培养目标:培养城轨地铁运营行车组织客运组织、调度指挥,票务管理,安检,乘务等方面的专技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轨道交通的安装调试运行、维护和故障处理的专技应用型人才。培养能从事轨道交通通信信号设备的维护、设计、分析判断、检修和处理故障、管理和安装施工时专技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城市轨道交通车辆驾驶、养护、检修和管理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03 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

所属学科(代码):460701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生产,建设,服务,管理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需要的,能应用现代科学技术从事现代汽车制造和装配技术汽车检测与诊断和管理等方面的应用技术型人才。

04 汽车智能技术

所属学科(代码):510107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生产,建设,服务,管理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汽车智能电器技术和车身控制技术,能从事汽车智能设备生产、安装、调试,检测、维修、销售、服务等方面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良好职业道德的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

05 数控技术

所属学科(代码):460103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生产,建设,服务,管理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能从事计算机绘图、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编程,进行数控加工操作与维修等方面能够胜任岗位需要的应用技术型人才。

人才培养成效

学院学生历年来参加全国各级各类大学生学科专业竞赛均取得了骄人成绩,如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等,自2021年至今,共获省部级以上奖项200项。

学院本科毕业生录取为硕士研究生的数量、录取比例都位于学校前列,甚至超过了江西省同类高校,其中有部分学生以优异成绩考取了厦门大学、江南大学等。目前有8位同学正在攻读博士学位。

学院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与南昌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江西水晶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富士康集团、华为集团、华硕集团、联想集团、天珑集团、江西吉利新能源商用车有限公司等单位建立了合作办学和良好的人才输送渠道。多年来,本科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在90%以上,就业稳定率100%。

微信图片_20250614233859.jpg

微信图片_20250614233901.jpg

微信图片_20250614233904.jpg

微信图片_20250614233907.jpg

微信图片_20250614233909.jpg

微信图片_20250614233912.png

微信图片_20250614233915.png

名师优师与团队

   学院拥有一支经验丰富、爱岗敬业、综合素质高的教师队伍。现有专任教师百余人,其中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占教师总数的43.28%。具有硕士以上学历的教师占比78.35%,具有双师型教师占比62.68%。拥有一批学科带头人与优秀教师,如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学科带头人范彦斌教授,在科研与教学领域成果丰硕;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科带头人杨斌虎博士,在智能制造与工业智能研究领域造诣深厚;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学科带头人张克义副教授,教学经验丰富,指导学生竞赛成绩优异;新能源汽车工程专业学科带头人朱海燕高级工程师,在专业领域颇有建树。以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团队为代表的众多教学团队,教学水平高,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坚实保障。

核发:admin 点击数:221收藏本页